生活情境中的認知遊戲

摘至潛能開發PSN7 作者:鍾美貞
美國教育家布洛姆(B. S. Bloom)(朱敬先,1990)以為,自出生至四歲的經驗與環境,對幼兒以後智力發展影響具有關鑑性;且智力發展在四歲前達到50%,八歲時達到80%。由此可見,兒童期的學習,對一個人的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而在眾多能力的學習裡,「認知能力」可以算是一個人最經常表現,且最為人評估“聰不聰明”、“能力好不好”的依據。雖然以認知能力來判斷一個人有失偏頗,然而從IQ測驗中,認知能力所涵蓋的內容包括記憶、推理、抽象概念及語言理解來看,的確也明顯可以看出其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一般提供給幼兒的認知訓練不外有:物體恒存概念、配對、分類技能、模仿、記憶、符號接受、推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概念理解(如物品改念、顏色概念形狀概念、數概念、比較概念、序列……等概念)等等(林麗英,1997)。而對學齡前的認知學習,重點在於提昇孩子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此能力必須在兒童智力成熟,以及透過長期地學習吸收,方能有良好的發展。

布魯納(J. S. Bruner)曾說過“任何學科的基礎,都可以某種形式在任何年齡教授給任何人”;認知學派心理學家庫柏爾,L. Kohlberg的幼教理論則認為幼教階段應重視其所生活的外在世界與經驗的嘗試;而杜威(John Dewey)也曾強調以兒童實際經驗為起點,使教材成為適應行動需要的工具,再以實際行動來完成知的作用(朱敬先,1990)。

因此,當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而大量提供學習課程的同時,不要忘了要以孩子的年齡、程度及身心發展為基礎,來選擇符合孩子的能力需要的活動;並且應避免偏重在某一領域的學習,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此不但容易吸收,也可以讓孩子學得有自信。除此之外,在活動進行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及接受度,並機動地調整活動內容,儘可能營造互動性的學習方式(非傳統的一說一聽學習),來建立良好的雙向學習關係,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中,徜徉於學習、探索事物的樂趣,並經由探索行為中學習判斷、推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能力。

以下筆者將針對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或容易安排的情境,說明如何善加運用以提昇孩子認知能力。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可以依照自己時間的規劃,隨時隨地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帶給孩子學習的經驗與樂趣。當然,文章所舉的例子都只是生活的一小部份,讀者只要運用巧思,可運用的情境其實是無所不在的。

情境一:摺衣服
目的:分類(大小、形狀、種類…..)、配對練習,及摺衣服之精細動作訓練。
安排:
1.摺衣服時請小朋友幫忙
2.請小朋友幫忙將同一類衣服放在一起,並拿去放好
3.邊摺邊問孩子問題,如:這件是誰的?大人的有幾件?穿在腳上的有
    幾件?紅色的有幾件……?

情境二:吃飯時間目的:認識物品名稱、配對(碗-筷)、簡單的量及算數練習
安排:
1.一邊準備晚餐,一邊問或告訴孩子:這是什麼菜?
2.餐前請孩子幫忙擺碗筷(一人一副)
3.洗水果時請孩子去問每個人要吃幾個,並算出正確水果數

情境三:洗澡時間
目的:邏輯概念練習
安排:洗澡時分別拿一些輕、重的玩具丟至澡盆中,問孩子發生什麼事?什麼東西掉下去?為什麼海棉、積木會符在水面上?

情境四:超級市場目的:練習購物、付錢、記憶
安排:
1.事前──看圖認識蔬菜水果,之後列出購買清單(如:蘿蔔-2;蘋果-5;高麗菜-1),如孩子尚不識字,清單上的蔬果可用圖畫表示。
2.在超級市場時,會依清單上的數量拿物,並拿至櫃台付錢。
3.回家後,敘述在超級市場買東西的流程,及當時發生了什麼狀況,先買什麼,再買什麼?

情境五:搭公車目的:練習計算票價
安排:
1.事前──製作圖示卡教小朋友票價(如下圖──大人:15元/哥哥:8元/我:不用),並玩家家酒(司機和乘客)。在玩時給孩子不同的出遊人物組合,讓孩子計算要多少元(如全家出遊要38元;我和爸爸出遊要15元)?

2.搭公車時,把提示圖卡放在身上,在等公車時,請孩子先準備好零錢

情境六:去動物園目的:認識動物名稱、特性、觀察、記憶
安排:
1.事前──教導認識動物,如:

●動物園有什麼動物?
●會飛的動物有什麼?
●四隻腳的動物有哪些?
●什麼動物只有兩隻?
●什麼動物住在水裡?
●什麼動物喜歡在晚上出現?

當孩子回答時,可為其準備紙卡(一個問題一張),將問題及孩子回答的答案寫在同一張紙卡上(如:“會飛的”──”蝴蝶、鳥”)。

2.在動物園時,實地引導孩子認識動物及其特性;並在紙卡上記錄補充在家沒有回答的動物(如在“會飛的”──“蝴蝶、鳥”紙卡中加上“蝙蝠、貓頭鷹、……”)。

3.回家後,將在動物園觀查記錄的紙卡拿出,再次回答“1”的問題,同時和孩子一起討論原因;並請孩子描當天到動物園的場景、發生的事件。

情境七:搭捷運
目的:認識捷運褡乘步驟、認識沿途地點、練習認字、數數、觀察、簡單計算、
   記憶
安排:
1.事前──向孩子簡單說明搭乘捷運的流程(如購票Ü找入口Ü插卡Ü拿票Ü排隊Ü上車)、製作字卡教孩子上下車的站名、模擬車廂人數的計算(如用骰子決定每個車廂男女數,請孩子計算每一個車廂的總人數及男女人數差別)。

2.選在非上下班時間帶孩子搭捷運,在每一站告訴孩子地名,並引導孩子看站名(如:“士林”);並讓孩子去數並記下車廂裡有幾個人?幾個男生?幾個女生?男生和女生差幾個人?(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比較不同車廂的人數)。

3.回家後,和孩子討論人數的計算(如果是比較不同車廂的人數,還可以做成小小的比較圖表),以及回憶搭捷運的過程。

以上所舉的都是一般父母普遍重視的認知能力練習,雖然專家學者將個體的發展分門別類,然而孩子的每一部份發展都是相互影響、全面進行的。在提倡誘發孩子多元智能的今天,認知能力的重要性已不僅僅是這個孩子有多聰明、瞭解的知識有多少,而是如何將其能力善加運用,甚至活用於日常生活或人際互動中。本篇所舉的認知情境,都是家長或照顧者在平時即隨手可得的機會,父母只要腳步放慢一點、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巧思,那麼生活中無處不是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運用生活中的情境學習,不但可以提昇孩子的認知能力,同時對孩子生活技能的訓練、常規的建立、人格的發展,與社會互動行為,均能產生正向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生動而有趣的生活學習,容易讓孩子樂在其中,進一步所養成的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習精神,將使孩子受用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破壞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