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前融合教育的運用


摘至潛能發展PSN4 作者:鍾美貞 April 29, 2005

為了使發展遲緩或輕度身心障礙孩子達到回歸的目的,近幾年來許多縣市的公立幼稚園及托兒所已漸漸開放並鼓勵私立幼教單位收托發展遲緩、輕度身心障礙的孩子。目前有愈來愈多的管道及機會,提供身心障礙者回歸至一般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然而回歸的終極目的,並不僅僅是教育理念的另一種形式,或只是提供一個環境期望孩子可以自然學習,而是在考量特殊幼兒能力及限制下設計課程、進行教學,以達到融合之發揮幼兒潛能、提昇孩子能力的真正目的。

所謂的融合(inclusion),指的是將身心障礙和普通孩子放在同一個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其中特殊幼兒在一般教室中出現,稱之為生理性整合(physical tegration);特殊幼兒和一般幼兒的互動稱為社會性整合(social integration),其中生理性整合並不保證社會性整合。教師為學習者設計的課程和活動,必須依幼兒個別化的差異性,適度調整教學活動及教學型態,甚至改變教學策略,以符合班上每位學習者的能力,以達到社會性及學業性整合之目標。在去年一年中,筆者參與台北市公私立托兒所的巡迴輔導工作中,更深刻地感受融合教育的落實對特殊兒童的重要性。以下就針對台北市收托特殊兒童的公私立托兒所融合狀況,以及早期療育機構中融合教育的運用,做一個經驗上的分享。

壹、「融合」在公立托兒所的運用


目前台北市社會局在公立托兒所收托發展遲緩或輕度身心障礙幼兒的政策上,為減少當班老師的負擔,另設有特教老師。特教老師有的是徵聘鐘點制的教師;有的則是由所裡資深老師擔任其職,再給予特教知能養成。特殊幼兒在托兒所的安置及課程安排方式,包括三種形式,分別有

1.集中式:特殊兒童集中於一班,班上外加一名特教老師進班協助教學,並負責特殊幼 兒教案編寫、設計及執行IEP(個別或教育方案)計劃。

2.分散式:相對於集中式,此即將特殊兒童分散在不同的班級中。而在不同的托兒所中,課程安排亦有所不同,包括──

A.安排特教老師在早上課程中,到有特殊幼兒的班上協助教學,下午則將特殊
 幼兒抽離做小組或個別訓練。

B.特教老師在普通班中並無協同教學,純粹安排個別抽離的課程。

C.所內並無特教老師,由當班老師負責特殊幼兒的IEP計劃及補救教學活動。

雖然公立托兒所設有特教老師在特殊孩子的抽離課程中加強訓練,然而在普通班上的課程,並未特別因特殊孩子的加入而有所調整,在活動設計時也較少考量將特殊幼兒的IEP目標融入普通班的教學中,此可說是現下學前融合式教育最大的限制。

貳、融合課程之規劃方向


在公立托兒所中,特殊兒童所參與的教學型態分有:1.抽離式個別教學;2.小組活動;3.學習區;4.團體活動。而教師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並依特殊幼兒的IEP計劃目標統整於不同類型的活動中,以落實融合的目的,則是每一個收托特殊兒童的幼教單位最大的心願與努力的方向。以下將以目前公立托兒所中的教學型態為架構,提出在巡迴輔導時在融合教育中指導的原則。

●個別教學
特教老師依照所研擬的IEP目標及訓練步驟進行抽離原班級之個別教學訓練。

●小組活動
特殊幼兒在抽離時的小組課程中,可將能力相當的孩子分成一組;人數可依學習狀況分成2-3人或3-5人,並適時加入普通幼兒共同參與的學習方式。小組的活動方式可由有限制的環境漸進至限制性最小的環境中學習,其方式有以下四種:

1.以特殊幼兒為主的小組活動:依據每位孩子各個領域的能力及目標設計活動(如精細動作領域、生活自理能力等),或在一個活動中同時結合各人不同領域目標而設計的小組活動。
2.普通幼兒進入資源教室參與以特殊幼兒為導向的活動。
3.將小組特殊幼兒安排在一般學習環境中(如角落),老師適時安排一般幼兒進入此情境。待學習狀況穩定後,漸漸抽離同組特殊幼兒的人數,同時增加一般幼兒。以此漸進方式將特殊幼兒分散至一般幼兒較多的各學習環境。
4.經過整合的小組活動:即依特殊幼兒IEP計劃的目標調整單元活動設計,以適合每一位學習者。
依據孩子的學習情形,改變小組形式、教學策略、教學技巧、學習環境,並引導幼兒同儕間的互動,漸漸提昇特殊幼兒接受不同形式教學模式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習慣。

●學習區
特殊幼兒在學習區上的學習效果普遍不彰,部份原因是學習區的老師並非原班老師,不瞭解特殊幼兒的能力及學習目標;再者,學習區的活動是非結構性、多為開放式的教學,若非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引導,特殊幼兒較難融於活動中。

●團體活動
在個別差異性高的團體中,教師可在一個活動中達到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也就是在同一個活動中進行同一領域、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例如安排「兔子舞」的活動,可達到的目標層次為:
1.雙腳會踏、點
2.會蹲-跳
3.會連續跳三下
4.會隨著節奏跳
5.會正確跟上節拍並正確做出動作。

融合時,教師用心觀察特殊幼兒在經過統整後的活動表現及參與度,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驗,以期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

參、融合教育中教師的合作

教師在融合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知識、能力、準備度,以及持續地支援是影響幼兒融合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在一個班級中,常常因幼兒人數眾多,而使老師忽略特殊幼兒的需要;而在公立托兒所中,雖然有特教老師的編制,由其負責特殊幼兒,但若特教老師與原班老師缺乏雙向的溝通,原班老師可能對班上特殊兒童的能力、IEP目標、抽離課程,及影響其學習的因素無法掌握,如此一來,特殊孩子在普通班上的回歸則可能會流於「混合教育」,而無法使特殊幼兒實際融入班上課程中學習,更不用說成為班上的一員;甚至特教老師因故無法協助特殊幼兒時,原班老師也無從協助引導。因此,特教老師與原班老師需要一同去評估、瞭解特殊幼兒在班上的需求,且雙方透過固定、持續性的討論與協調,以提供適當的環境資源去誘發孩子的潛能。在協助托兒所進行融合教育時,原班老師和特教老師合作的模式有幾個重點:

1.特教老師在為孩子設計IEP時,需與原班老師及各個學習區的老師進行個案的討論、至不同學習環境中進行觀察,亦可結合專業團隊對孩子的評估及建議,或尋求巡迴輔導者的協助,以實地瞭解特殊幼兒在學習中的能力及限制。根據對特殊幼兒多方面學習訊息的瞭解後,為孩子設計完善且符合其需要的IEP計劃。

2.開IEP會議時,除了特教老師、原班老師外,所裡其他老師也需列席。藉由會議中的討論增加對特殊幼兒的瞭解,不但能使老師們接納特殊幼兒,也可以進一步在班級或學習區中提供適當的引導。

3.完成IEP計劃後,再進行個案目標分析。老師可結合每個月的活動主題、單元目標,再決定個案目標教學的時間、型態;或分析目標的教學策略,是情境學習或個別、小組、學習區,亦或是團體的方式進行,並安排負責的老師,以使特殊幼兒的學習目標落實於一天的生活作息中,並全面、持續性地執行孩子的IEP計劃。

融合教育是需經由不同教師對個案目標進行討論並充份合作,方能累積經驗,設計出適合每一位幼兒學習的教室活動。而班上其他幼兒在感受到老師的熱忱及對待特殊孩子正確的態度,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自然發展出正向的互動,更能同時兼顧學業性整合及社會性整合的目標,而不再認為「融合」只是一種理想而已。

肆、機構中融合教育的運用


對於將孩子安置在早期療育機構中的家長而言,最大的期待便是希望有一天孩子可以回歸到一般學習環境中。然而在回歸時除了要考慮孩子本身的能力外,在家長、機構、托兒所三方面亦必須有充份的準備、擬訂周詳的計劃,再加上完善的追蹤,才能達到最好的回歸效果。

一般在機構接受早期療育的孩子,回歸的方式上有兩種:一種是對某些程度較好的幼兒,經由和老師詳細討論後,由家長安排作部份時間的回歸,如固定一週一天或兩天至幼教單位參與所有活動,接觸一般的學習環境。這時機構老師或社工員可事先將孩子的IEP學習目標與幼稚園或托兒所的所長、老師作討論,並可提供專業上的建議、釐清孩子回歸的目的;機構老師亦可適時至所回歸的學習環境中,觀察孩子的學習情形,以提供適當協助;待孩子適應較佳或學習狀況穩定後,機構特教老師則可漸漸減少協助,讓其在此環境中主動學習,也可視情況漸增加融合的天數。孩子在經過規劃的融合計劃中,能減少適應上的困難,並較容易融入教學活動中,與同儕間產生正向的互動機會,而不只是在一旁看著,或漫無目的跟著學習。

機構回歸的另一種方式,就是由機構安排,與鄰近的幼稚園或托兒所建立合作關係,由機構老師陪同機構內孩子至鄰近的幼稚園或托兒所上課,並且在共同學習的活動裡或課程上執行I.E.P.並建立融合模式。在共同的學習活動裡,孩子可以藉由共同舉辦的戶外教學活動、節慶,或與單元相關主題中,增加特殊及一般幼兒相互瞭解及互動機會;而在課程安排上,可運用律動、團體遊戲,或操作性的活動,設計二週或一個月一次至機構或幼教單位進行融合課程學習。藉著同儕互動的過程,自然發展學習技能的機會,並經由同儕的社會引導、社會性增強、適當模仿反應,以有效增進各種不同的良好行為。
特教機構或特殊學校中純粹隔離的教育方式逐漸受到爭議與討論,但面對中、重度身心障礙者,由於需要更多專業人員的協助及參與教育計劃,所以仍有其需求性。在回歸主流教育思潮及融合式教育理念下,特教機構或特殊學校的服務模式,應思索調整運作模式,以使中、重度身心障礙幼兒有機會接觸正常的學習環境時,可考慮以特殊孩子為主,適時安排一般幼兒共同參與學習的方案,來彌補其無法提供融合學習的缺憾。

伍、結語

學前教育,不論是一般幼教單位或特殊的早期療育機構,其教學導向均是以活動、遊戲及生活技能為主。故在理念上並不衝突的情況下,結合專業的特教和幼教老師,使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充份溝通理念,共同擬訂並提供適合幼兒的課程,以真正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在有計劃、具階段性地增進多面的學習經驗中,提供正確的方向及更好的服務品質,使特殊孩子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中被接納;在落實融合理念的課程活動中,使孩子能穩定地學習、成長,達到個人潛能發揮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破壞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